近期,白宫频频释放访华信号,然而在总统尚未到访中国的情况下,美航母却已先行抵达。7月1日,美日印澳四国发布联合声明的同一天,中国宣布对菲律宾前参议员托伦蒂诺实施制裁,明确禁止他进入中国及香港、澳门。仅24小时后,美国“华盛顿”号航母打击群便穿越巴士海峡,进入南海,次日更逼近黄岩岛海域。那么,在这一关键时刻,美航母现身南海,究竟意图为何?
美日印澳在华盛顿举行了本年度的第二次“四方安全对话”会议,发布的联合声明中充满了针对中国的措辞,明确将中国在东海和南海的行为列为“不可接受”行为。会议结束后,美国就盛情邀请了来自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菲律宾的军官及记者登上“华盛顿”号航母,观摩舰载机起降表演。此次举动显然是在公开支持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暗示美方对菲律宾政府的强力支持。
尽管小马科斯在菲律宾国会仍处于主导地位,但面对国内支持率逐渐下滑的压力,他正试图通过弹劾副总统莎拉来稳固权力。莎拉也不甘示弱,随时可能采取反击,甚至弹劾小马科斯,若此事发生,将进一步加剧菲政府的政治危机。然而,美国急需一个亲美的政权巩固在菲律宾的影响力,以推进其“印太战略”,对抗中国。在这一背景下,美国的航母行动无疑是在向菲律宾民众展示美菲关系紧密,且美军的强大存在仍然是菲律宾政府的强力后盾。
展开剩余71%然而,美国这一举措可能带来的结果是进一步加大菲律宾政府在对华政策上的挑衅力度。7月3日,美菲联合海上行动出现在黄岩岛海域,菲律宾海岸警卫队的一艘大型训练舰也迫近黄岩岛东部不到30海里的海域,创下近年来最接近黄岩岛的新纪录。与此同时,解放军南部战区海空力量也正好在黄岩岛及周边海域展开战备警巡,警告外部势力的挑衅。
根据官方消息,解放军海军出动了054A型护卫舰、056A型护卫舰等舰艇,空军则派遣了歼-16战机与轰-6K轰炸机参与此次警巡行动。更令人关注的是,被称为“航母杀手”的鹰击-12导弹也随轰-6K一同亮相。这次警巡行动不仅仅是对美菲联手挑衅的回击,也是解放军南海战略能力的实际检验。通过部署鹰击-12导弹,解放军展示了其强大的打击能力,足以威胁到“华盛顿”号航母及菲方舰船,传递了明确的威慑信号。
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的飞行速度可达到4马赫,最大射程为400至500公里,战斗部重量达到250公斤。如果导弹击中“华盛顿”号航母编队中的伯克2A驱逐舰,该舰将失去作战能力。而即便是航母本身,也无法抵御轰-6K发起的饱和攻击,舰载防御系统难以应对多重威胁。
此次南海的战备警巡,解放军通过实战检验了其在南海的作战准备,同时也向美菲等外部势力传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解放军有能力应对南海任何突发局势,并且通过覆盖全南海的远洋预警侦察体系,强化了对关键岛礁的掌控。通过完善岛礁上的机场及补给网络,解放军能够迅速响应任何海上事件,外部势力想要改变地区格局注定是徒劳的。
令人意外的是,在周二,美军航母战斗群依旧徘徊在南海敏感区域,而转天就驶离黄岩岛附近,前往马尼拉港进行所谓的“访问”。美日印澳外长联合声明和美航母闯入南海的行为,再次暴露了美国及其盟友的霸权行径与冷战思维。那么,面对如此局面,中美关系未来会走向战争还是和解呢?
中国的立场非常明确。7月3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在第十三届世界和平论坛上,针对中美关系未来走向问题作出了回应。他强调,自己并不认为“中美必战”,并指出“必战论”毫无依据。因为两国人民都不希望战争,希望通过和平、友好与合作解决分歧。此外,他还强调了中国自古以来的“国虽大,好战必亡”的哲理,警示其他国家不要误入煽动对抗的死胡同。
刘建超还强调,美国必须尊重中国的主权,特别是在台湾和南海问题上,不应将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的行为误解为“中国威胁”。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应当秉持互尊互利的原则,和平共处才是最理想的状态。中国清楚地认识到,某些问题的解决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但如果短期内无法达成共识,也不应急于求成,发展与合作共赢才是当务之急。而如果美方坚持对中国实施围堵和打压,那么最终吃亏的将是美国自身。
(文章内容参考《观察者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央视新闻》)
发布于:天津市鸿岳资本配资-鸿岳资本配资官网-配资炒股开户-股票配资开户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